清华大学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7.03
浏览次数: 971
2019年7月3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清华大学承担,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参与合作完成的“超大视场短时标光变异常分析方法与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管海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魏建彦,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查红彬,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邹自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王国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詹剑锋,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庆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时域天文学对超大视场短时标光变海量数据分析提出的“准”、“全”与“快”三个方面的挑战性难题,研究取得了低信噪比下准确识别超大视场短时标光变异常方法和千亿行星表数据实时分析与管理两个方面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天体目标短时标光变异常科学事件的快速准确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在光变异常分析方面,提出了利用小波降噪与数据质量分析、多种正常光变建模结果统计分析和按图索骥找特定异常的匹配优化三种方法,形成一套光变异常识别方法体系,解决了低噪声下海量光变曲线中准确识别罕见光变异常的难题;在星表数据的实时分析与管理方面,提出了基于天区划分的分析调度管理方法、优化交叉证认分析方法和实时数据管理与高效查询方法,形成一套基于领域数据特点的全方位协同优化方法体系,解决了时域天文学超大视场短时标光变海量数据处理与管理的难题。基于上述方法与技术研制的超大视场短时标天文大数据实时分析系统(astroserv)已成功应用于地基广角相机阵(gwac)的数据分析工作,发现了30个短时标光变异常候选体,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成果研发难度高、交叉创新性强、工作量大。系统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短时标海量天文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与管理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超大视场短时标光变异常分析方法与系统”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