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08.15
浏览次数: 779
2019年8月13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完成的“痕量爆炸物气氛电学人工嗅觉系统构建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悉,此次评价会的专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志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吉平,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程建功,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徐甲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孟国文,浙江大学教授王平,东南大学教授赵远锦,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曲立,新疆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张海黔,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志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肖特基结传感器结构调控、光电肖特基结传感器阵列、纳米结构表面态及输运性能调控等研究,获得以下创新性成果:创新性提出氧化物界面肖特基结势垒高度及吸附能的调控策略,开展了tio2及zno调控sinws/rgo肖特基结传感器的构建及爆炸物气氛响应性能研究,显著提升了对爆炸物气氛的灵敏度,明确了界面调控材料对不同爆炸物的响应机理,发展了人工嗅觉系统敏感单元调控的新方法;通过掺杂调控zns纳米结构的表面氧吸附量、载流子浓度以及电子耗尽层深度,提升了其电学气敏性能,实现了对10种爆炸物气氛的快速、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发展了爆炸物气氛检测电学微纳传感材料新体系;创新性提出了结合光强调制和时域逻辑,利用单个传感器构建人工嗅觉系统的新概念,揭示了入射光强影响肖特基结势垒高度、载流子浓度及爆炸物气氛的吸附-脱附平衡的机理,实现了对8种制式及非制式爆炸物的高灵敏、快速识别检测,构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人工智能嗅觉系统。项目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5篇,被包括chem. soc. rev., nano lett.等期刊他引232次,被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科学院院士大段引用和正面评述;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9名(2人获得中科院院长奖,1人获得新疆优硕论文),博士后2名(均获得新疆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特别资助)。项目在痕量爆炸物气氛电学人工嗅觉系统构建及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创新性显著,对指导爆炸物气氛传感材料与器件及人工嗅觉系统的设计,发展高灵敏、识别检测爆炸物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非制式爆炸物检测材料与器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痕量爆炸物气氛电学人工嗅觉系统构建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