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等单位迷走神经刺激综合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10.26
浏览次数: 1086
2020年10月24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迷走神经刺激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中国抗癫痫协会研究员李世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陶祖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范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池慧,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教授殷涛,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霍小林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迷走神经刺激机制不清晰带来的临床响应率不足及个体疗效难以预测这一科学问题,从心率变异性角度进行了科学探索;针对植入刺激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技术问题,从失效机制、设计制造方法、工艺等创新,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迷走神经刺激综合技术体系。主要发明点如下:基于心率变异性能够间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认识,研究了迷走神经刺激与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发现了癫痫患者迷走神经刺激前后心率变异性与多尺度熵的变化规律,发明了术前筛选患者的方法,提高了迷走神经刺激的疗效;发明了软硬件结合的远程程控数据保护方法,解决了迷走神经刺激的数据安全问题,建立和应用推广了远程程控技术系统,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降低了患者医疗负担;发明了三维拓扑结构的新型电极,提出了金属、硅橡胶界面加工的新方法,系统解决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的断裂问题,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发明了刺激器小型化制造技术,建立了关键技术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研制并生产了国际上重量最轻的脉冲发生器,首创单一切口术式,创伤更小,有效降低了儿童应用的排异感染风险,提升了系统安全性。项目获授权专利80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27项)、pct国际专利3项,获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论文40篇,主编专著1部。其中,患者筛选方法专利获2018年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远程程控技术专利获2018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迷走神经刺激临床试验论文获2017年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和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该项目迷走神经刺激器已推广到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8家医院,植入超过2400例,其中2019年度全国植入占比达75%,累计为患者节支超过2.1亿元,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立了“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从疗法创新、技术发明、器械产业化到临床推广的完整路径,成为医工交叉领域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项目总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迷走神经刺激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