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案例-ag尊龙凯时集团

成果评价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评价结论的“可追溯、可查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4.08

浏览次数: 1242

土壤侵蚀过程监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应用 anli.jpg

  2021年4月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三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关于“土壤侵蚀过程监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蔡强国,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彬,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占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清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西北大学教授杨勤科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土壤侵蚀模拟实验装备缺乏、侵蚀过程监测缺失、自动化和信息化等现代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低等技术瓶颈,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系统性土壤侵蚀过程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主要发明点如下:提出了变步长反馈控制模拟降雨算法以及搅拌舱-输送管路-混流水箱-模拟沟道组成的含沙水流发生、循环技术方案,研制了人工模拟降雨和人工模拟径流新装备,为土壤侵蚀模拟提供了有效手段;构建了满足雨滴直径和降落速度测量的视场和光场、设计了雨滴形态提取的算法,研制了雨滴物理特性监测仪,实现了计算场次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动能和降雨侵蚀力的目标,对深刻揭示降雨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设计了多像机组网并发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剔除雨滴干扰的算法,研制了土壤侵蚀形态测量系统,解决了多像机同步大数据计算等问题,突破了降雨过程中土壤侵蚀地表形态变化测量的瓶颈,实现了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监测;发明了定体积测量、连续流离散化处理、消减泥沙粘附与沉积的技术,研制了多场景径流泥沙自动监测仪,将传统的径流泥沙人工观测为主推向了仪器自动监测的新阶段;研发了监测单位面积风蚀量的风蚀圈技术,根据流体(风沙流)的连续性原理和沙量平衡原理,按上下断面测量风沙通量,计算风蚀量,解决了百年来无法将风沙通量和地面关联的技术难点,确立了风蚀测量的技术方法。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其中sci收录11篇,ei收录7篇,cscd收录13篇。项目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人工模拟降雨及测量装备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人工模拟径流装备被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指定为“径流泥沙监测仪器检测设施”,径流泥沙自动监测等仪器在全国14省45个野外站安装147台,有关仪器设备应用证明31份,有力地推动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技术进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土壤侵蚀过程监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报告查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凯时kb88官方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凯时kb88官方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网站地图